全部最新消息
-
國內第一個造林碳匯專案通過環境部審查 水利署東埔蚋溪專案預計30年取得605噸碳權
文.CSR@天下編輯團隊
「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為環境部通過、國內首例造林碳匯案。
圖片來源:水利署提供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首例註冊申請,於7月12日經環境部審查通過,完成國內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通過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碳權。
環境部「溫室氣體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項目」透過種樹換得碳權,亦有「綠碳」之稱。
水利署表示,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國家以 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後,水利署也積極配合參與推動。一方面以減少碳排放50%為目標啟動水利工程減碳作為;另一方面納入植樹固碳思維,增加轄管土地植樹綠美化工作,以提高植樹碳匯量能,為減碳貢獻水利人一份心力,一起逐步努力達成國家淨零碳排政策。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挑選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做為申請註冊案場,自2022年起推動申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從案場開始進行種樹再至基線調查,於2023年3月16日經第三方機構確證後,最後向環境部提出專案註冊申請,該案場並由南投縣東埔蚋溪環境生態協會負責土地認養維護工作,未來透過在地協會協助維護與定期巡視植林情形,以確保樹木存活率,取得預期碳權量,併節省政府維護人力與經費負擔。
該案已成功通過「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申請註冊首例,就國內減碳政策推動極具指標性意義,也為未來推動專案創造了先例,可望鼓勵更多企業與單位來參與。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挑選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做為申請註冊案場,已成功通過「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申請註冊首例。圖片來源/水利署提供
為了減量而造林,具備技術外加性
水利署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訂定「水利工程淨零碳排」政策,規劃水利工程朝向綠色材料、綠色工法、綠色環境及綠色能源等方式執行,第四河川分署則推動轄區內東埔蚋溪綠美化土地辦理「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約2.25公頃,搶先植林5,500株,成功獲得環保署註冊。
根據環境部「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暨抵換資訊平台」登載,該案屬於微型規模自願減量專案,不具備法規外加性;但該專案場地兼具民眾休憩及教育等多功能使用目的,因人為干擾、卵礫石地質未辦理土壤改良、雜草繁盛等不利因素,不易自然形成森林型態,自2006年至今均為草地及灌木型態,若非因溫室氣體減量而執行人為造林計畫,將持續維持草地及灌木型態,因此,具備技術外加性。
相關作法如下:
1. 栽植及補植
全區原為草地與灌木型態,因應專案新植造林原生種喬木,包括光蠟樹1,500株、相思樹1,500株、樟樹1,000株及楓香樹1,500株,合計5,500株。
既有場地為草地,無須辦理整地、翻土,僅將妨礙新植造林幼苗生長的雜草全面除,以利新植造林。新植造林採交錯栽植,株距平均2公尺。專案新植樹苗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無償供苗,自魚池、田中 苗圃運送至園區種植,並於2022年4月27日栽植完成確認驗收。
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圖片來源/水利署提供
2. 刈草
專案規劃第1~3年每年進行4次刈草,第4~7年每年進行2次刈草,第7年以後每年進行1次刈草作業(計入期30年共43次),避免雜草影響樹苗存活與生長,並注意刈草前移除苗木根莖周圍雜草藤蔓,避免刈草過程傷害苗木根莖,刈草後草葉均留置於專案範圍內,避免有碳洩漏情形。
3. 修枝、除蔓
該專案規劃於刈草前後,透過人員加強巡護,適度修枝、除蔓,使植株主幹分支減少,增加主幹材積及碳匯量;修枝、除蔓後殘枝均整理留置於專案範圍內,避免有碳洩漏情形。
4. 補植
參考農業部2017年3月6日農林務字第1061740276號令公告「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第17點附表,建議光蠟樹、相思樹、樟樹及楓香樹每公頃植栽株數均為1,500株,則規劃專案撫育成活目標株數為2.2482公頃×1500株/公頃=3,373株。
專案於栽植後第一年至第六年間將持續調查成活株數,若有成活株數未達3,373株情形,且(或)各樹木間最小株距有達8公尺空隙者,將於該處進行補植;於栽植後第七年起則不再補植。
5. 火害控制
該專案除了負責清潔維護與巡視新植造林範圍外,若遭受天然災害或人為損毀時,將立即處理適當措施;專案執行期間會注意降雨情形並留意火災發生的可能性,若發生火災,將請消防隊緊急協助滅火,以盡可能減少碳匯的損失。
以復育園區生態加入增碳匯
該專案地點位於河川區域內東埔蚋溪既有堤防的堤後土地,權屬為四河署公有土地,為水利用地,於2001年桃芝颱風侵台前原為木屐寮聚落,後由四河署徵收,規劃設置綠美化場地,專案開始前以復育園區生態為宗旨,因園區內長年不使用除草劑等藥物,亦無光害影響,主要為草地及灌木型態,符合場地為非森林地的土地合格性要求。
該專案為新植造林計畫,影響對象包括木屐寮周邊居民、觀光客,以及四河署人員,故隨機挑選前述對象,以客觀角度瞭解公眾意見。四河署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公眾意見,執行「東埔蚋溪滯洪區植樹計畫(2022)」問卷、共回收161份;由調查結果顯 示,大部分受訪者瞭解新植造林的碳匯可以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支持新植造林增加碳匯,並推動抵換專案達到示範效果。
大部分民眾針對本抵換專案多採贊成態度(約96%),少數民眾(約0.62%)因不了解「碳權交易」而較不贊成,因植樹造林為減碳長期策略,後續將積極針對民眾不清楚部分持續給予充分解說。
未來透過在地協會協助維護與定期巡視植林情形,以確保樹木存活率。圖片來源/水利署提供國內第一個造林碳匯專案通過環境部審查 水利署東埔蚋溪專案預計30年取得605噸碳權more -
童綜合醫院植樹近1公頃 可望吸收327公噸二氧化碳
童綜合醫院植樹近1公頃 可望吸收327公噸二氧化碳
稿源:2024-3-23/中央社/黃世雅
童綜合醫院與中興大學簽署自然碳匯規畫與永續報告,執行植樹造林合作備忘錄,進行0.86公頃植樹碳匯,今天舉辦百人種樹活動,相思樹成長將為地球吸收累積約327公噸二氧化碳。
童綜合醫院今天舉辦「童興造林護地球 百人種樹活動」,健保署長石崇良、民進黨籍立委蔡其昌、國民黨籍立委顏寬恒、中市議會副議長顏莉敏、市議員楊典忠、陳廷秀、王立任、中市府顧問蔡壁如等人出席。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柳婉郁表示,種植0.86公頃的相思樹,藉由樹種耐旱性強、耐貧瘠、抗風力強、生長迅速的優點,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綠地。
柳婉郁說,當整片相思樹林成長後,將為地球吸收累積約327公噸的二氧化碳,經由土地改良及增加自然碳匯方式,提高森林碳匯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逐步達成ESG目標。
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強調,在沙鹿區進行的造林專案,將為當地建構永續自然環境,希望能回饋地方共造生態多樣性,為下一代保有充沛的綠色資源。童醫院將持續推動永續資源共享,帶動地方自主進行減碳活動,一起達成2050淨零減碳的目標,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實踐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理念。
「童興造林護地球 百人種樹活動」大合照
興大詹富智校長(中)、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左)、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右)植樹合影
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左)與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右)合影
童綜合醫院植樹近1公頃 可望吸收327公噸二氧化碳more -
大聯大女子高球賽推廣永續 球員抓博蒂就種樹
(中央社記者黎建忠台北14日電)總獎金新台幣1200萬元的TLPGA大聯大女子高爾夫公開賽,明天起一連4天在揚昇高爾夫球場開打,大聯大持續推動ESG,只要球員在比賽期間抓博蒂就種1棵樹、獵1鷹就種10棵樹。
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TLPGA)大聯大女子高爾夫公開賽今年總獎金提高到1200萬元,冠軍獎金則高達240萬元,共有104名職業球員、4名業餘球員拚搶冠軍獎盃。
賽事贊助單位大聯大控股從2020年主辦至今已邁入第5屆,今年大聯大仍將持續推動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
大聯大女子高爾夫公開賽賽事總指揮陳國源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今年賽事推動「一鳥一樹」,只要球員打出博蒂,大聯大就種1棵樹,射下老鷹種10棵、射下雙鷹(低於標準3桿)種100棵樹,希望球員盡量打出最佳成績之餘,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大聯大女子高球賽推廣永續 球員抓博蒂就種樹more -
好心辦壞事?非洲草原的「種樹」危機
種樹可以減碳,也可能造成生態危機!最新研究指出,非洲的大規模造林計畫可能會將「疏林草原」(savannas)跟草原誤判為森林,進而在這些地方種樹。草原的樹木變多可能讓草食動物的食物變少或更容易遭受攻擊,影響生態系的平衡。
研究:森林分類錯誤 種錯樹引發生態危機
AFR100是「非洲森林景觀復育倡議」(African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itiative)的簡稱。這項倡議於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中啟動,要在2030年以前恢復[1]非洲1億公頃土地的景觀,項目包括造林、促進永續農業、減少化學肥料等。7年下來,參與國從21國增至34國,承諾加入行動的土地也增為1.3億公頃。
不過,2月一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AFR100的植樹計畫中,有高達52%的土地不屬於森林,而是疏林草原。定義與分類的錯誤可能導致大量的樹木種在草原上,影響面積超過6000萬公頃,比法國國土面積還大。
這項研究由英國與荷蘭學者共同發表。主要作者、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生態系教授帕爾(Kate Parr)指出:「生態系復育是必須的,但不同的生態系一定要採用不同的方式。」
他表示,應盡快修正森林的定義,不要搞混疏林草原與森林。樹木增加將不利疏林草原生態的完整性。
《衛報》報導,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面積超過0.5公頃、樹木高度逾5公尺且樹冠覆蓋率超過10%的土地就符合「森林」的定義。因此,疏林草原可能被當作森林,成為種樹計畫的目標。
疏林草原是犀牛、牛羚、長頸鹿等草食動物的家。牠們要時常保持警覺,躲避肉食動物的攻擊。視野遼闊的草原有助察覺危險,快速逃跑,增加存活的機率。樹木太多或太少都是影響生存的大事。
在疏林草原上種樹還有其它問題。樹冠擋住陽光,地面的植被會跟著改變。草食動物要吃的「草」變少了、「草種」也變了,都會有嚴重後果。好心辦壞事?非洲草原的「種樹」危機more -
上海商銀發揮永續金融價值 為地球種樹實踐共好初心
上海商銀發揮永續金融價值 為地球種樹實踐共好初心
2024/04/19文 / 華國玉、曾鈺閔(倡議企劃)
在3月20日春分時節,上海商銀響應「為地球種一棵樹」計畫,與聯合線上、社會企業及銘傳大學,種下台灣原生樹種,為減少二氧化碳及兼顧生物多樣性目標作出努力。 圖/華國玉攝影
面對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種樹成為化解氣候危機的一帖解藥,長期關注永續發展的上海商銀,在3月20日春分時節,攜手聯合線上、社會企業及銘傳大學,齊心為地球種下永續未來,也透過自身力量創造更多氣候解方,兌現永續承諾。
為地球種下一棵樹,就是為地球做一件好事,上海商銀以行動守護地球,在綠意盎然的春分這一天,響應聯合線上「為地球種一棵樹」計畫,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7項「多元夥伴」,與永續共好夥伴們一起種下1045顆台灣原生樹種,朝減少二氧化碳、加速淨零目標邁進,在綠化環境的同時,也兼顧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發展。
上海商銀透過實際行動,攜手聯合線上、社會企業及銘傳大學一起種下1045棵樹,為地球許下永續承諾。 圖/華國玉攝影
ESG發展成為全球共識,企業將永續經營納入營運方針,積極為突破永續挑戰作出努力。上海商銀不只響應種樹行動,對抗氣候變遷,回歸企業自身以「節能減碳」與「資源管理」為出發點,於今年6月即將落成啟用的新總行大樓導入綠建築設計,包含ISO46001:2019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及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等管理機制,持續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落實關心環保的願景。
在做好企業內控的基礎上,上海商銀接軌國際倡議準則,簽署支持赤道原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並於2023年發布第一本TCFD獨立報告書,承諾依據SBTi指引訂定科學減碳目標,並自願遵循責任銀行原則(PRB)、責任投資原則(PRI)及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與時俱進展現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提倡ESG「永續金融」新世紀價值觀,是上海商銀因應未來面臨的永續挑戰及市場商機的重要關鍵。上海商銀在深耕ESG之路展現成果,連續2年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最高級別-白金級,自2022年起,連續被納入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00878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成分股、特選臺灣智慧50指數成分股及特選臺灣金融高股息存股報酬指數成分股,2023年首次入選道瓊永續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雙榜成分股,2024年更獲得標普全球(S&P Global)全球銀行業ESG永續成績前5%企業的殊榮,上海商銀以國際永續準則自我要求,期許成為銀行業的永續標竿。
上海商銀員工在今年春分時節,一同拿起鐵鏟、種下樹苗,為大地增添一抹綠意。 圖/華國玉攝影
面對氣候變遷的風險,企業無法置身事外,上海商銀從自身做起,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積極推展社會公益,響應聯合線上「為地球種一棵樹」計畫,拉近人類與環境共好的距離,也將持續深耕「服務社會」的初心,結合文教基金會與慈善基金會資源,培養優秀永續金融人才,透過培育創新及數位轉型能力,發揮金融核心影響力,共創美好的永續未來。上海商銀發揮永續金融價值 為地球種樹實踐共好初心more -
「穀雨」到了 農業局教你種樹小技巧
【記者 劉蘇梅/桃園 報導】每年3月到5月春夏季交接的時刻,是雨水豐潤適合植樹的季節!今(4月19日)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為了讓大家在栽植樹苗時可獲得更高的成功率,農業局提供苗木種植的小技巧。
首先在樹苗的挑選上,可以挑選外型健壯通直,頂芽無損傷的小苗。避免折枝、樹皮破損等明顯外傷;此外可以觀察樹苗是否遭受病蟲害,可透過檢視葉片是否有被昆蟲啃蝕的痕跡,以及樹幹上是否有腐朽或長出菇類的狀況來判斷。
農業局陳冠義局長表示,想要提高存活率可以優先種植小樹苗,大樹在栽植時,因為搬運不易以及需要修剪根系,常常造成樹木損傷導致容易死亡;如果選擇種植小樹,不但能夠輕鬆的進行搬運及種植,且存活率和抵禦病蟲害的能力也較大樹更佳,雖然小樹成樹時間較長,但在成樹期間適當的修剪與養護,便可以長成健康優美的樹木。
農業局針對苗木栽植步驟提供以下小撇步,種植前先進行整地,清除地表的雜草和石塊,接下來挖掘植穴,植穴大小約為直徑30-40公分、或植栽土球的2倍寬,深度約為土球的大小再加10-15公分。將苗木從盆內取出時,盡量避免從盆栽中段擠壓使土球破碎。接著將苗木置於植穴並進行填土,將挖出之土壤與有機肥料混合,回填入植穴並使覆土高度與土球表面切齊,最後用腳輕踏踩實表面土壤。種植的步驟完成後,可視苗木情況進行保護及支撐,在小苗旁立一根竹竿並繫上彈力繩進行支撐即可,較大的苗木可以三根竹竿架構於苗木周圍支撐,並於苗木基部套上水管套或寶特瓶作為保護,避免除草時造成苗木損傷。最後將整個土球都完全澆至濕透,即完成苗木栽植。
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也有樹木保護資訊網https://memorial-tree.tycg.gov.tw/,提供大家了解桃園受保護樹木及特定樹木的相關資訊,歡迎查詢。(圖:農業局提供)「穀雨」到了 農業局教你種樹小技巧more